節目名稱:《逆旅——一個關於謝雪紅的單人旅行》
演出者:創作社
時間:2013/11/29(五)19:30
地點:水源劇場
觀賞演出前,我對謝雪紅幾近一無所知,特地先上網查了謝雪紅的身世背景。生於臺灣的謝雪紅,年幼家貧,被賣給別人當童養媳,後赴日本,又輾轉移居中國青島。1925年,她到莫斯科,接觸共產主義,從此信奉共產思想,是日治時期「臺灣共產黨」創始黨員之一。有人稱她是二二八事件衝突爆發的關鍵,抵抗獨裁國民黨的先鋒,追求臺灣獨立的鬥士;有人反駁,奉共產思想為圭臬的她,其實是中國共產黨的臥底,回到臺灣來擾亂民心,挑撥人民對中國國民黨的信任。
「謝雪紅是誰」,在這趟關於謝雪紅的旅行中,並非至關重要,卻是破題。可是,《逆旅》要探討的,並非是謝雪紅的歷史定位,而是她身為一位女性,逡巡於不同的生活角色中,開展的生命歷程。這是關於女性的故事,以「謝雪紅」為軸線,縱橫交織出三位女性的追尋之旅:謝雪紅追尋為家為國的使命;曹海安追尋如謝雪紅一樣掌握自己人生的自由;Vivi(梁靜),海安的女兒,追尋病母的故事,同時追尋母親對自己的關愛。三位女性的追尋,呈現套層密藏形構(mise en abyme),互相映照,尤其是謝雪紅與海安,兩人同樣為信念拋棄家庭,也曾被批鬥,甚至鋃鐺入獄,這些相同之處,讓海安心心念念謝雪紅,因為「謝雪紅為自己而活」,她也希望與謝雪紅一樣自由,除了為人妻母,生活還能有不同選擇;更盼望與謝雪紅一樣,懷抱心愛之人。海安將自身心情藏匿於日記中,在文字的世界裡,展翅翱翔。舞臺安排上,也利用投影,讓海安的日記與謝雪紅傳記對話,只是,兩相互文對照,謝雪紅每橫跨一次海洋,生命彷彿出現新的可能,還與楊克煌戀愛,形同夫妻,海安的逃脫,卻未帶來解脫,反而是拋棄女兒的懺悔,因為張崇輝的離開,情感上始終漂流無依,無助探問,崇輝,我還能去找你嗎?
然而,謝雪紅真那麼自由嗎?接近尾聲時,謝雪紅喟嘆道,若能重新選擇,也許她只盼生活中能擁有小小的喜怒哀樂。這齣戲,無疑是女性的自我詰問。結尾,海安的照片被切割,投影在不同的白布,一來呼應劇中「兩張照片」的說法——士允總是為醫院裡的病人照兩張照片,入院時照一張,病危時照一張,第一張照片隱含著故事,第二張照片已說出一切,兩張照片,濃縮整個生命——代表海安生命的盡頭,所有的故事都已被說了出來;二來也是分解的女性圖像,象徵著除了為人妻母,女性擁有各種面向與自我,這個社會是否仔細地去觀察了女性的不同表情與姿態,呼應了畫外音,或是海安,問的一個問題:「我有怎樣的一張臉呢?」
文字與攝影是《逆旅》裡重要意象。海安與崇輝的愛情,始於撰寫謝學紅傳,對海安來說,人的生命會消逝,但文字得以流傳,文字會走到更遠的地方,謝雪紅也透過文字,從不同的時空,走進她的生命。攝影,則可道盡言語無法明說之事,流露情感,講述一切;再者,攝影可以留住美好,當人已逝,相片裡的故人卻依然巧笑倩兮,讓人傾訴相思,就像張崇輝在美國時,總是看著海安的照片一樣。攝影跟文字,可以穿梭時空,跨越了三位女性的生命幅度,將三位女性綿密地串接一起。
另記:周慧玲小姐策劃了《表演臺灣彙編》的電子書,目前推出「劇本館」,將一些劇本和演出內容數位化上架,請見 http://theatre.ncu.edu.tw/static_pages/ebook?ebook_id=1
我的部落格:http://sophiaiswriting.blogspot.tw/2013/11/blog-post_29.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