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部充滿濃濃鄉土味的作品,以上一世代從農耕生活漸漸轉變到工業社會的時代背景,述說在宜蘭的ㄧ個小村裡兩個家庭的故事。改編自小說,而小說又早已被改編成鄉土連續劇,這樣的原罪,讓觀眾在觀看時很容易有轉開電視看鄉土劇般的期待,輕鬆、貼切、詼諧,但這齣戲的藝術性卻因為音樂劇的形式提高不少,讓它不只是部博取會心一笑的輕鬆小品,還充滿了很多值得去仔細品味的細膩表現。
台灣音樂劇二部曲,此戲擺明了音樂是一大表演重點,而它也的確沒讓觀眾失望,戲裡的每一段獨唱、對唱、甚至合唱都是相當精彩的,不論是口音、情緒傳達、歌唱技巧都是令人印象深刻。打開節目單一看就會發現這樣的表演絕非巧合,多名演員都是神秘失控人聲樂團的成員,如果聽過這個樂團的演出的人就可以很清楚了解這些歌手的歌唱實力,絕對會讓聽者贊不絕口,如果還沒聽過的人不妨去找來聽聽,那聲音的穿透力絕對會深植你心。在這些歌唱實力雄厚的歌者帶領下,每一段的歌舞或獨唱總是鮮明地傳達了戲中角色的心境,感嘆命運的無奈、內心渴求的壓抑都表現地淋漓盡致。全體演員中演唱技巧相對較弱的反而是澎哥和許效舜兩位主角,但他們真摯的情感彌補了技巧上的不足,在生命困頓之時,埋怨命運昂首問蒼天的那種無奈,經由他們倆樸實的聲音依然很能打動人心。如此在音樂上令人難忘的表現,絕對是夠格稱為音樂劇。若要挑些缺失,這齣戲在舞蹈的層面就相對略顯失色,演員的舞蹈動作、肢體語言細膩度明顯不若聲音表現出色,一些歌舞的部分聲音雖突出,但動作卻缺乏生動的靈魂,很多都只是到位,並看不出這些舞蹈是富含情緒的,因此較不能從肢體語言上去感受到細節。
戲劇故事本身保有鄉土劇的親切風格,澎哥和許效舜駕輕就熟地妙語如珠,很多對白都相當地精彩而引起滿堂喝采。故事其實是古早社會的縮影與重現,解讀的方式也可大可小。戲中兩人從小到大一直在爭些雞毛蒜皮的事,看似荒唐卻也真實貼切,從此來看,這戲成了一部輕鬆小品,的確適合闔家觀賞,頗具娛樂性。但其實細細思索其中探討的議題,卻是與許多艱澀難懂的文學巨作相同的東西—“人”。古今中外各種思想、主義、理論,不過是在試著解釋”人”的價值與意義,然而分析地再仔細,也終歸實踐於日常生活的茶米油鹽醬醋茶等瑣事。很簡單自然地,很多人的生活目標是在追求物質生活的提升,更大的房子、更新穎的衣飾,稱霸水底寮這樣狹隘、短視的願望,對於井底之蛙的小孩卻是偉大的夢想;五彩霓虹燈般亮麗的都市生活,那般地耀眼光彩,無數青年總殷切憧憬著;對於洋墨水的病態崇拜,總恨不得自己脫胎換骨便成金髮碧眼的天生貴族或是沾到一點邊;反觀想想我們自身一直在追求的東西,到頭來會不會跟這些願望一樣地可笑、荒謬,在一陣陣的歡笑聲後,是值得我們好好思考的。不過,人性最美的永遠是”愛”,歷經一切坎坷、困難,親情、友情、愛情每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情不論時代、不論身分地位,都是最誠摯最美的東西,最後的和樂融融也是來自於流動於彼此之間的愛。
隔壁親家演出了那個時代的生活、長久以來一直反覆的論述、人性最赤裸裸也最真摯的ㄧ面,將你我的生活縮影到小小的舞台上,但絕不陳悶,絕對是賺人熱淚、感人肺腑、也讓人歡喜大笑的ㄧ部精采的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