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障礙閱讀推廣首部曲-文學與劇場《我帶你遊山玩水》
觀賞場次:103/06/18(三) 19:30
地點:台南大學雅音樓
主辦:文化部
承辦: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協辦:拈花微笑聾劇團、國立臺南大學創作與戲劇應用學系
承辦: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推廣協會協辦:拈花微笑聾劇團、國立臺南大學創作與戲劇應用學系
文案「康芸薇文學原著雋永動人的細膩情感, 資深戲劇家汪其楣為聾人、盲人及一般演員特別量身打造」
文學改編的劇場作品並不少見,但我看過的大多有點悶,多少有點搔不到癢處或過於解構斷裂致難以理解,可能跟劇本著重對話台詞,而文學著重情境描繪有關。
而這齣戲以手語劇場來詮釋文學,我覺得是蠻成功的改編呈現,原著的文風平淡溫婉,沒什麼高潮迭起,但放到這齣戲裡,一切都對了!巧妙運用手語劇場對語速的限制,將限制轉化成特色,手語成了「看得見」的語言,整齣戲看下來,像「讀」了一篇優美的散文。
故事簡而言之是在講有關「失去」與「得到」。「得到」的同時「失去」,而「失去」的同時「得到」。劇情並不流於煽情,有許多細微的人性觀察。我尤其喜歡母親在車裡裝聾作啞的那段(十分雙關!)
同一時間會有多人扮演同一個角色, 一位邊講邊用手語比一些關鍵字,而他她講話的同時,由「影子」把手語把台詞翻譯成完整的語句,但其實又不只是翻譯(那樣只會像在看有旁白的默劇了),影子也有自己的戲。更妙的是,影子及角色的身份是流動、並非固定不變的,且轉換十分流暢!而當好幾組人同時在「說話」,舞台上空氣的流動十分有意思。
而且,演員的默契很足,很少看到十來個這麼多人同時在台上,卻是有照顧到彼此呼吸的,他她們是在「一起」的,把彼此放在心上(呃有點抽象,總之就是一種協調感跟寧靜感)
謂之「無障礙推廣劇場」,觀眾不少即為聽障人士,我不禁想像,如果把聲音抽離,這齣戲會是什麼樣子?就懂了那些轉換太過明顯的燈光設計,以及誇張了些的動作拍點、表情。無聲反而更美;語句重複,猶如迴音。
(轉換明顯的燈光設計也有可能是要用來引導聽障演員轉換場次;而說動作誇張其實也還好,一開始比較不習慣而已,就有點像演講或朗讀)
又或者,把視覺抽離呢?放慢的語速,明顯的抑揚頓挫,是的,這齣戲還是很有可讀性的!
尤其是以旁白說書人方式飾演母親角色的演員陳泯蓁,坐在輪椅上的她沒有什麼走位,但表情及上半身的動作都好到位呀!聲音超級有感染力的,聲音也成了主角之一!太喜歡了~
好好講一個故事,需要的不是華麗的佈景或道具,而是真誠與投入~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