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年,陸軍中尉Johan搭乘荷蘭東印度公司伊拉斯莫斯號商船來到台灣述職,
此行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解開自己的生世之謎。
Johan手中的線索只有一枚荷蘭父親留給西拉雅母親的戒指,
這趟福爾摩沙之行,能否如願?
《重返熱蘭遮》由台北愛樂劇工廠和安徒生與莫扎特的創意共同製作。
從創作到正式推出歷時八年,全劇以英語演出,目的是為了進軍國際舞台,
如此的企圖心,固然值得嘉許,然而這齣戲還是有進步的空間
【演員】
擔任Johan一角的吳子龍(Giovanni Voneki),也是本劇的武術指導,聲線並不突出,音量也很小,當他與穆福淳(Vicente Fortunato C. Moran)飾演的Claudius合唱時,完全被渾厚的嗓音壓制住。陳家逵與黃志嘉(《大學生了沒》的JUICY)飾演的士兵Mik和Rik只要一出場,都是觀眾矚目的焦點,笑聲連連,場面頓時熱了起來。至於女演員,只能說中規中矩,印象不太深刻。
【舞台】
主舞台是熱蘭遮城鳥瞰平面圖,四周則層層加高,配合著後方大幕的投影,以及自上方垂下的布景著劇情變身為碼頭、總督府、監獄、夜市、郊野、山洞、懸崖,
【服裝】
當我看到西拉雅族人的服裝時,
立刻想起1871年來台的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生留下的照片,
服裝型制極為相似,卻多了斑爛的色彩。
至於當時的荷蘭軍官、士兵、住在台南地區的人穿什麼?
從林布蘭《夜警》和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可以略知一二,
不過部分服裝還是太現代,
讓我分不清到底是1650年或2013年的安平。
【劇情】
Johan的尋根之旅貫穿全劇,佐以叔父威廉的私心和跨種族的愛情,
本劇中,Johan對西拉雅女子Pulima的愛是強烈,且始終如一,並未面臨選擇的難題,所以故事的關鍵人物自然聚焦就在威廉叔父上。
二十年前,他阻擾親弟弟(現任總督Claudius)與異族女子Helena的婚姻,又把心愛的女人Emma嫁給弟弟,當姪子Johan來台述職,又嫁禍於他,欲置之死地。這種口口聲聲要光耀門楣,自己卻做出一堆齷齪勾當,最後遭到制裁的情節,實在很八點檔。
《重返熱蘭遮》如果能聚焦在異文化的衝突,並非某一個人物的私心,這齣音樂劇能帶給觀眾的省思或許會更大。
【歌曲】
為了要交代故事梗概,描述親情、友誼、愛情的歌曲輪番上陣,
節目單總共列出25首曲子(上半場:14首/下半場:11首),
《Cultural Footprint》回顧了台灣島上各政權留下的痕跡;
《I'll make him proud》則是Johan對自己的期望;
《Zeelandia》直指初抵熱蘭遮的荷蘭士兵/西拉雅人的矛盾觀點;
《Different but equal》中,Johan與Pulima聊起對彼此生活方式的嚮往;
Pulima和Bettina在《When a man like you》分享理想情人的樣貌
《Praise a toast to food》是一首歌頌美食的曲子,歌詞中提到的部分食物太現代,歌曲名稱音節太長,不好唱,我比較喜歡音樂劇《孤雛淚》 Olivier Twist中的名曲《Glorious Food》;
關在牢裡的Buwan與Johan《I envy you》
上半場終曲《Let them hang》,照理說,這首歌曲應該把緊張氣氛拉到最高,可惜的是張力未完全展現,
《Father and son》是父與子的深情對唱,頗有《Bring Him Home》的fu;
《This my home》為全劇劃下完美結局,不過荷蘭人、西拉雅人和島上的其他族群真的就從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真正的歷史好像不是這樣寫的。
我最喜歡的是《Red Coral Tree》,
Johan 在 Pulima 的帶領下進入刺桐花林,
從舞台兩側延伸至舞台上方的枝枒與後方的大幕,佈滿綠色光點(螢火?),
當兩人搭著竹筏緩緩滑過,四週出現西拉雅人的生活縮影,
這首歌曲有著濃濃的原住民風,也充滿西拉雅人對生命歲時的敬重,
同時,我的腦海也浮現《風中奇緣》中《Steady as beating drum》!
【雜感】
1.這齣戲一開始,就有一個小男孩坐在舞台前方玩著模型帆船,約八分鐘後,才正式演出,這樣的安排著實令我不耐。我差點以為會跑出一個說書人,像安德魯偉伯的音樂劇《約瑟的奇幻彩衣》一樣。
2.開場後,演員利用著裝的方式進入劇中角色,很有意思,但是劇末是不是應該相互呼應,才有始有終?接下來,《Cultural Footprint》立刻把觀眾拉回現代,才醞釀好的情緒又硬生生被切斷。
補充資料
尼可拉斯·維堡(Nicolas Verburg): 1649 – 1653
第10任荷蘭東印度公司駐台長官(非總督)
演出時間:2013.5.24 19:30
演出地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演出長度:三小時(上半場90分鐘/中場休息20分鐘/下半場70分鐘)
我的座位:2樓5排12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