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排練場看戲。沒有戲服、沒有妝髮、沒有燈光、沒有特效,很單純的觀賞了即將在六月重演--狂想劇團的《寄居》,在沒有太多視覺調味之下,劇本的文詞與演員的情緒幾度令人雞皮疙瘩,讓我越發期待即將上演的正式版本。
看戲的過程一度讓我想到綠光的《八月在我家》(或是電影《八月心風暴》),關於「家」的問題,攤在陽光下總是讓人如坐針氈。雖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幾個問題不出錢與人。
兩夫妻華忠(林子恆 飾)與麗媜(陳佳穗 飾)辛苦的把房貸還完,終於在台北擁有自己的家了;不過這年頭要到台北成家談何容易,一部分資金是因為賣掉南部鄉下房子的婆婆(蔡櫻茹 飾)提供了部分資金,而婆婆便到台北與兒子和媳婦同居。雖然婆媳問題偶爾讓家庭氣氛尷尬,但為了麗媜懷中的孩子,三人共聚一家,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總算可以沒有房貸壓力的過生活。但天花板那個莫名其妙的窟窿怎麼修也修不好,住樓上的那戶令華忠覬覦的同事又莫名其妙的搬離,才驚訝的發現這戶滿是全家畢生積蓄的房子,竟是海砂屋。過去借住在親戚家中的痛苦回意再次浮現,而現在的他們卻像是海洋生態被破壞的寄居蟹,因為貝殼被人類撿光又亂丟垃圾,只好鑽入寶特瓶蓋中寄居。
《寄居》裡特別讓我雞皮疙瘩的,是婆婆,不僅只是蔡櫻茹的演出,在背影都看得出老態與悲傷的情緒,而傳統的思維,包含愛提當年「懷孕」時如何勇健的諷刺媳婦、往生之後要如何「安葬」、「落葉歸根」的顧慮……也都一再呼應夫妻倆所擔憂的這個「家」的問題:婆婆住在這,像是寶寶睡在媽媽的肚子裡,彼此牽繫;想買好房子又不做好檢查只要便宜的概念,像是希望孕婦健康又要孕婦操勞且言語酸澀的諷刺;離鄉背井到台北,因為工作機會多而成家,與婆婆要到大陸落葉歸根的對比……。
最後,故事終止在一個認知失調的結局,拿了一個「如果他可以,為什麼我不行」的理由搪塞,不公平的利益分配,就是道德混亂的開始。而此時,家的問題也不再只是「家」的問題了,只想把自己關掉,重新開機。
故事當中,另外還有一個潛藏在對話中,也值得一提的是--婆婆偏愛另一個孩子(華忠的妹妹)。這讓我馬上連想到《八月心風暴》:
要是你有更多孩子,你就會知道父母絕對是偏心的。(If you’d had more than one child, you’d know, a parent always has favorites.)
家庭在牽扯到金錢時,好像更可能讓這樣的問題浮現,至少你在新聞上看到那些兄弟鬩牆的企業二代不都是如此?這樣的問題要能避免,不僅要公平,還要家人間彼此的牽連穩建的小於金錢的迷惑啊!
總而言之呢,戲好看!支持社會住宅!打破高房價!青年要好野!
原文網址:http://jackyhsieh.info/?p=87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