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演之後,才發現這幾乎是純粹肢體的表演。當下我以為糟糕了,由於對

肢體和舞蹈的全然不熟悉,以為會難以進入狀況。幸虧這是由九個片段所組成

的劇碼,即使覺得有些段落解讀困難,但仍可在另外的段落中找尋感動。

  《九種時刻》,由六個人的遊戲來貫串整場,其中一人敲著波浪鼓,其他

人則互相傳遞面具。鼓聲停止時,拿到面具的人必須要提供一小段的演出。在

節目冊中,導演說明了這九個片段都是一種「迷失」,主角皆為老年人,都是

悲劇角色。在此想討論〈蠱〉、〈母〉、〈逐〉。

  〈蠱〉,是關於吃客和吃食。眾吃客圍繞著看不見的食物,各自舞弄著餐

具大快朵頤。隨著食物的減少,各吃客開始起了爭執,結局不意外地是最後的

輸家成了俎上魚肉。此段名為「蠱」,便令人聯想起巫蠱的做法。甕中的蠱王

是最後的贏家,小小的餐桌是社會的隱喻,座位的安排、食物的來源……,無

一不是競爭和殺戮的結果。

  〈母〉是一個憂傷而美麗的故事。母親在理髮店裡的引頸盼望,對比出兒

子的姍姍來遲。兒子親手將母親送上了旅途,四個演員抬的似乎是轎子,似乎

是棺木,母親只揮一揮手與兒子離別。沒有交代過多的情節,觀眾也不甚了解

來龍去脈,但那揮一揮手,我們都知道代表了永不再見。

  〈逐〉是最後一段,表演形式也最簡單。六個人拉著布,兩人站在兩端不

動,剩餘四人在中間不斷扭擺著身體。過了一會兒,有一端的人極力穿過眾

人,想要與另一人會面,但最後那人卻已放下手中的布,黯然離去。極簡的表

達方式,每個人所看到的都不相同,而我在其中看到了心結、冷戰、懊悔與永

遠的遺憾。

  肢體取代了語言,聲音成為配角。觀眾或許理解困難,但也能夠更專心觀

看表演,同時享受解密的樂趣。這讓我想起網路上眾多重新安置字幕的惡搞影

片,儘管是相同的畫面,但配上不同的字幕,馬上就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九

種時刻》亦復如是,卸除了語言的限制框架,使解讀更能多元,甚至可以從觀

眾的身分轉換為第二創作者,替每個段落、乃至整齣戲重新詮釋和定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藝文票券折扣網 的頭像
    藝文票券折扣網

    藝文票券折扣網

    藝文票券折扣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