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劇名:全民瘋南海 少年台灣
場次:10/12 14:30
地點:南海劇場
座位:14排 7號



依然是來不及做功課就出發的一齣戲,其實原本是有點忐忑的,我的台語、地理、歷史都不好,若是戲裡著重在這三個部份,甚至若是它因為太過忠於原著而導致戲非得讀過書才能明白的話,我跟這齣戲就注定拉出距離感。




但是我所擔心的問題都沒有發生,相反的儘管我與劇中一幕幕提及的城市都不熟,我還是數度淚流滿腮;這無關乎那是不是我生長的城市,而是整體對「台灣」這個母親本體的依戀情感,我確實地生於斯、長於斯,那些戲裡演出的片段,也在我的文化記憶裡存在著,這齣戲裡傳達了蔣勳老師對於母親台灣的謙卑,也勾出我未離鄉就已思鄉的孺慕情感。


整齣表演是由音樂開場的,大提琴的溫洵音色帶出的旋律,讓我直覺地想到幾首經典的台語抒情老歌,但襯上細如碎雨撫窗的鋼琴卻那麼優雅而溫柔,這是我第一次在南海劇場看戲,表演間我感覺到音樂與歌聲四面八方地向我包覆過來,那是我認為這個場地很棒的地方!

音樂漸轉激昂之後,演員們上台一字排開,一律穿著白洋裝、白汗衫與褲子,他們輪流地自我介紹,在重疊地對話與自言自語之間,用各自的聲音與堆疊的文字,慢慢導引到<願>這首歌/詩來作為一個完整的開場。

接下來,除了最後一幕外每一幕都是關於一個城市,配合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主題來做演出;我沒有看過原著,所以很多畫面我用腦補替自己完成,於是我彷彿看見撰寫此書的蔣勳老師在探訪一個城市一個城市之間的行蹤,他身在劇中卻又隨時保持著文學家的抽離,在記錄著別人的故事的同時,寫故事的人本身就也在故事裡。

我很喜歡這齣戲切換視角的方式,尤其是鵝鑾鼻那邊,已經申請好了通行證的少女那麼輕易轉走了我們原本膠在另一群人身上的眼光,接著殷正洋扮演的敘事者(節目單這樣稱呼,可是我喜歡想像那是蔣勳老師,感覺親切許多)又藉著三言兩語把整個畫面的重點拉到自己身上;舞台設計雖然只有幾張不同弧度高低的桌子,但有時它是南海岸的岩石、有時是奔騰海面的浪花、有時是室內濃情密意的床;投影佈景與故事讓我們看見一個具體的背景,而那些桌子則是背景的立體衍生。


戲裡討論的議題其實還蠻多的,但在其中是濃濃的歷史關懷。信仰、追尋、戰爭的記憶、異質靈魂的碰撞、兩岸之間的情結......還有許多族繁不及備載的內容,它並不是將之以一個嚴肅的議題看待,而是用一段一段的小故事來喚醒或顛覆我們的共同記憶,這些小故事有笑有淚、平凡近人;我看著「Formosa」這名字後面隱藏的血腥落淚,為了至今我們之間仍有著當初的族群分裂而悲哀;我發現少年眼中的世界已經是一片春暖花開,而在老兵心裡戰爭卻永遠不會過去;我看著上一刻相愛笑鬧的兩人在下一瞬間突然成了上個世紀相隔對望的情人......

這些故事看似既陌生又熟悉,我們在歷史課本讀過、在口耳相傳裡聽到,這些記憶就深藏在我們骨血裡,在聽著、看著這些故事的同時我們就已經是故事的一份子了,而蔣勳老師與這齣戲則能把它從那深處挖掘出來,再一次從歷史、地理、人文的角度,都感覺到他對台灣豐沛的愛,還有我們其實也同樣深愛這座島嶼;比較可惜的是有場情慾戲我覺得演員自己有點尷尬,其實場下太多小朋友讓我也覺得真的蠻尷尬的。


筆記寫了很多,但其實我覺得這真的是一部適合親身去被觸動的好戲,對自己家國的感情很多時候不是不存在,只是沒有被喚起而已,而除掉這部份外整齣戲的文字、音樂、還有故事真的都非常值得一看;尤其當城市轉到集集時,光是那一列白衣絮絮訴說我就哭的悽悽慘慘。

「因為有太多故事要說了,所以只好不說故事,只好只說事故後的故事。」
我的筆記是這樣寫的。

BTW,音樂的部分提的很少是因為我無話可說,歌詞、獨唱、合唱、旋律所有環節都絲絲入扣,尤其配上環繞而來的效果,超 享 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文票券折扣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