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一)晚上,新光三越信義A11 6F。官網介紹。)

最大的感想,是它太適合街頭演出,就像上面YouTube影片一樣。「說愛」需要互動,而街頭表演最能引誘觀眾互動融入;如果侷限在遠離觀眾的舞台上,那麼它需要有像影劇一般細節完整的劇本,才能讓觀眾讀進心裡,全神貫注。

但《彈琴說愛》的劇本並非如此。本演出分上下兩局,上局以類似相聲、雙簧方式說故事,但故事連貫性低,遷就曲目,但鋪陳並不順暢。且一開始的抱怨氛圍對我來說太濃,即使它以喜劇方式呈現。最歡樂的橋段是眾女子一起歌舞的畫面,不過女孩們的舞步與走位過於悠閒,氣勢零落。所以,我不太適應第一段演出。

於是,我想像把這些說故事的對話都抽除;這麼一抽,這些音樂突然變得亮麗無比,因為我一向愛雜匯(我經常沒有耐心聽完一張完整的唱片,總喜歡穿插來自不同專輯、不同風格的音樂),而現場有優異的鋼琴家為我們安排並演奏這麼多曲風盡異的好樂曲,著實令我振奮!這時,我感念他們的巧思:利用聯想力,把諸多精采的曲目串連在一起,而穿插於曲目之間的媒介是相聲般的對白。我相信這種呈現方式必定成功引領許多觀眾進入新鮮的境界,但因我本身就愛雜匯,且聯想力更張狂,故我不需文字,我希望直接給我一波又一波的音樂,爽快的淹沒我。

這些零碎而讓我覺得有些刻意的串接用口白,居然如我所願在下局表演中消失了。其中一段,兩位鋼琴家對話的方式不是口白,而是豐富飽滿的肢體過招!我大約像擂台下的觀眾般興奮,情不自禁尖叫了;這立刻讓我想起當年 Igudesman & Joo的《A Little Nightmare Music》給我的驚喜。而另外一段,他們各自獨白陳述過去的人生經驗,輔以動人的演奏;因為情感細節完整,我非常入戲。

另外,我很享受這齣戲裡教學的元素(尤其是巴哈的「頑固低音」),呈現完整並迅速抓住觀眾的感知,在遙遠的舞台上達到幾乎像街頭表演的效果。

最後的幕後花絮影片非常有價值,讓人十分珍惜他們為觀眾、並為視障鋼琴家用心安排的一切,且隱隱呼應了整個劇場暗示的味覺與嗅覺元素,使這演出更趨完整。
 
http://mkhere.blogspot.tw/2014/07/just-play-it.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文票券折扣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