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月光光》是去年入選國光劇場《小劇場.大夢想》活動的演出節目之一,今年六月於基隆文化中心再度搬演。

 

細究本劇之敘事方式,即可發現《大宅門》與《月光光》是兩個故事的載體。

 

《大宅門》以一人分飾五角的方式,將一個平凡家庭裡的婆媳戰爭,夫妻關係,父女連結,利用演員聲音及身段動作的快速跳轉,利索切換角色情緒,表現人物特色,活靈活現的以劇中人物視角進行接觸,移轉傳統戲曲身段元素,融入武俠小說敘事手法,使平素時常可見的家戶宅鬥帶入了有趣的味道;其中父女為了大學聯招成績演出華山論成績相鬥的部份相當地有趣,父親的斤斤計較,絕不付帳,對上了女兒的苦肉計跟唱反調,連結後續的婆媳戰爭,最後導引出下個故事的起點,傳唱上千年的珍珠古調,來做為第二段故事《月光光》的開端。

 

《月光光》以馬來西亞怡保地區的鄉野傳說為主題,三名演員各持兩根約莫長九十公分的竹管,並帶了一塊白色半透明的長方形塑膠布上台,一開始三人以竹管導引著塑膠布,由其中一人開始敘說他小時候聽到的鄉野傳奇,其他兩人亦同時變成敘事者的童年玩伴,三人跑去竹林想要驗證女鬼傳說,結果分散於樹林中,最後平安回家又討了家長一頓打,而後緩緩帶出這段女鬼傳說的始末;其中三人做為童年玩伴的回憶,童趣而天真的對話,多半都讓人有會心一笑的感受。

 

《大宅門》與《月光光》都採用了最簡單的劇情架構。通常最簡單的故事往往最難說,在許多的表演形式呈現上,演員往往全力以赴,但偶爾會有過量的情感輻射溢滿而出,造成觀者在讀取演出的構成元素時,多了許多未必見得需要呈現的旁枝雜質;這兩段戲的優點在於,讓觀眾把焦點都放在演員本身,減少道具的運用,利用觀眾對於演員肢體動作的想像力,輔以最少的道具運用,加強渲染故事的氛圍,提升觀眾對於故事的認知與繼續投入閱讀演出的興趣,雖然融入了傳統戲曲元素,卻減化音樂與扮相上的包裝,使不懂傳統戲曲的觀者亦能快速吸收,削減了劇種形式隔閡,呈現出一種容易入門的可讀性,但對於浸淫傳統戲曲的老入門者而言,就會顯得有些韻味不足,缺少傳統戲曲裡專屬的精妙底韻,在敘事的邏輯上也因簡化了某些內心戲的演出而削弱了劇情引人入勝的強化度,卻為新入門的觀眾開啟了一扇通往傳統戲曲的趣味大門。

 

低調的觀戲記事:http://yenyuu.pixnet.net/blog/post/4105129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文票券折扣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