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現實是來自頭頂的黑洞 《寄居》

 

這個劇本當初在得到台北文學獎的殊榮後便從網路上一睹其采,不得不說這真是一部絕佳出色的劇本,情節鋪陳合理流暢、台詞字字珠璣話裡藏針,光是看文字便自有畫面油然而生。此外,編劇還十分殘忍的將角色們一推再推直到回頭不見岸的邊境,好似所有最悲慘的事情都已發生在這一家人身上似的。但戲劇本是人生中的一面寫照,誰敢說這龐大的社會結構下,沒有這樣一窩無處為家的人在狹縫中求生存?或許更多。看看新聞吧,或者說,找找非主流媒體吧,在那些人牆與怪手的對峙、大聲公們的隔岸嘶吼,哪一個不是為了求日子溫飽、樂業安居而汲汲營營著?

回到戲本身,有了這樣一個強而有力的劇本作為基底,佐以精采的演員,很難不成為一齣有質有感的好戲。然而有些導演的選擇,不得不說破壞了一些想像,太過具體的呈現在舞台上的結果,反而消滅了觀眾自由填滿的空間。本戲採用了大量的投影效果,但總地說,私認為投影只有在打開電視的背投有些功用,覺得最干擾的反而是斜面天花板上的「洞」的投影。看著那個太過寫實的畫面,而且說真的畫面內容比較像山壁上的鑿洞而非建物水泥的材質,再加上不時擴大縮小,有時還加上漣漪效果,使得投影介在寫實與非寫實之間,令人尷尬。不若舞台上方什麼都沒有(除了關鍵的吊燈),角色看著黑幽幽的劇場上方討論著日漸擴大的洞,佐以窸窸窣窣的音效、或更多一點加上由上方時而落下的水泥白屑,由觀眾自由想像那個洞的樣子、大小,這樣或許會讓那個洞的存在與其意象能有更大的延展空間。而轉場中間的投影,導演表示這些是暗示下一幕會發生的事情,但私認為這也非必要,直到最後投影胎兒胎動的畫面,才讓人覺得真的有意思存在。

因為看過劇本的關係,當初一口氣看完的感覺是十分痛心也十分痛快的,但這次演出中插入了十五分鐘的中場休息,感覺就像被切斷一般,誠心建議不如不要中場休息,讓台上的悲劇一氣呵成的爆發。

至於演員,林子恆把怯懦的老好人華忠詮釋的絲絲入扣,每一個猶豫、停頓、討好、崩潰十分說服人,而這個角色的個性直得令人反覆思量:是不是要在這樣個社會往上爬,總是不能太「好」呢。蔡櫻茹詮釋的婆婆則是讓人把她每一個過去都活靈活現的在舞台上想像出來:她挺著大肚子買米、那個小小的眷村、她站在一排排墓碑前……把一個想「家」的老者的心態聲淚俱下的傾訴給觀眾,令人不勝感傷。至於陳佳穗詮釋的麗媜,卻是稍為幼稚了些。可能是已經看過劇本對角色有了些想像,總是覺得麗媜是再強悍一點的,會讓那些尖銳的話語在這樣的角色個性上脫口而出會是較令人相信。不過陳佳穗也把另一個不曾想像過的麗媜表現出來,也是滿有興味。

整體來說,這是一齣有著紮實基底的劇本、優秀的演員、自然的導演調度,所做出來一個完整而精煉的表演。而那永遠在頭頂上的洞,不斷灌進來強而迫人的現實,才是應該讓每位觀眾都好好檢視自己、生活、週遭、社會的一只黑幽幽的眼神。

 

※本票券由藝文票券折扣網寫手扶植計畫提供,並同時刊載在藝文票券折扣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文票券折扣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