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民時代》改編自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的《第三帝國的恐懼與苦難》,台藝大的同學們希望以古鑑今,透過這齣戲,來讓台下的觀眾由納粹的第三帝國來反觀現今台灣,反省是否是自己的冷漠旁觀才助長了邪惡。

 

進場前非常期待,尤其在最近不斷紛擾的台灣:大埔拆遷案、黑箱服貿、核四、鳥籠公投、松菸護樹等等等等,都一再地讓人民上街吶喊,但其中仍不乏冷嘲熱諷的聲音、質疑這些動作背後動機的聲音。所以我很想透過這齣戲,看看能得到什麼樣的回應,只是看完後是有些失望的。

 

原作利用24段德國的人民的生活故事,講述1933-1938年間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德國,台藝大的同學則改編成10段故事來呈現。由於每段故事間人與事件並沒有直接相關,所以轉換的過程非常重要,否則只是一片混亂。轉換事件的方式導演透過說書人、投影、換景來處理,然而一來說書人的情緒無法帶領觀眾走入情境中,再者投影與舞台的配合不佳,導致投影的字幕與舞台布景打在一起,造成事件與事件的混淆。

 

《暴民時代》運用了非常多的即時投影,某些時候的運用可以讓觀眾走進不同的情境中,或是更看清演員的表情,但更多時候即時投影是一種干擾,尤其舞台上在交代一些需要認真吸收的資訊時,不清楚的投影與舞台上的演出,容易令人從舞台上抽離。而此次宣傳重點之一的現場搖滾樂團也並未替戲加分,出場的時機突兀,詞曲難以帶出時代的氛圍,且彩排場的聲音一直出狀況,亦是難以融入的原因之一,希望正式演出的時候已經有所改善。

 

儘管如此,願意選擇這個題材可看出野心,也的確可從中得到一些反省,各個不相干的生活之間,隨處可見權力的壓迫,導致朋友、家人之間的不信任,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與袖手旁觀,還有可笑至極的歌功頌德。納粹統治下的壓迫感隨處可見,也隨時可感受得到,那種害怕、緊張都處理很好。

 

我尤其喜歡開場一直到衝峰隊開槍掃射平民這一整段的呈現方式。開場利用倒敘的方式,由平躺在地上看似死亡的人開始,接著一個個甦醒,唱著悲傷的「Yesterday Once More」,似乎希望可以回到以前那種自在的日子,慢慢地唱歌氣氛轉換,轉而輕快的「Yesterday Once More」,大家開心唱跳,歡樂地聚在一起。這樣的開場清楚地交代了人民生活的轉變,而在演員們的歌聲中,那種失去自由、生命的哀傷氛圍渲染開來,很快就可以進入劇中。然後面因為太多東西要交代要呈現,而致使整齣戲的整體性不明確,也可惜了這個棒的開場。

 

戲中還有許多「符號」的呈現,例如衝鋒隊員的帽子加上了「鹿茸」;以及劇中人所丟棄的、畜牲吃的東西都以人偶表現等,令人會心一笑,亦心有戚戚焉。

 

劇名:暴民時代

場次:2014/04/25 14:00 彩排場

地點:新北市藝文中心演藝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文票券折扣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