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叫August:Osage County,最近也拍了一部電影叫八月心風暴,是劇作家Tracy Letts2007年於芝加哥發表演出的舞台劇作品。

 

簡介結束,先發一下花癡~

1.今天坐在林美秀和黃韻玲後面耶,兩個人中場休息一直在討論手機小遊戲,好可愛XDDD

2.拿到節目單看到第一幕的簡介就很期待對白了,然後聽到吳sir一講恁爸活到實在有夠shian”整個爆笑。

3.今天才體會到黑色幽默,也許是看電影的時候還要消化英文對白,看國語的時候因為改編實在太順,台詞吸收佳,所以很多部份真的不小心就跟著其他觀眾一起笑出來了。

4.sir在演出結束之後的工商服務之前那段,其實應該會讓現在的臺灣人很有共感,他老人家一直不斷的提到現在的年輕人,甚至這次的演出也是許多年輕團隊一起完成的,綠光找了吳sir和吳定謙一起導了這齣戲,似乎也頗有世代交替的意味,連吳sir自己多說老人家應該退下來讓年輕人好好發揮了,我想多少也很容易聯想到現在還在立法院的那群年輕人吧!

 

以上~

 

剛剛第二點已經先點出了我很想稱讚這部戲的原因,雖然我覺得吳sir如果說台語會更像那種不得志的老學者,不過這樣已經很不錯了。而且為人詬病的人名,終於通通變成臺灣人的名字了,每次看到舞臺上一堆瑪莉約翰強尼,我都很想問,你沒事吧?還有那種拗口的臺詞,這次通通不見了,上次像這樣很立體的改編就是安平小鎮了,不過安平小鎮可能是因為演員都比較年輕,所以比較多嘗試性的東西,效果雖然不錯,不過說要看戲精演戲,真的不應該錯過這部。

 

和電影相比,我覺得舞臺劇給我的感覺比較沒有那麼強烈,當然那跟電影的鏡頭運鏡有關。不過我個人比較喜歡舞臺劇的表現方式,大概是因為我是一個眼睛很忙的人吧!喜歡看舞臺劇就是因為你可以自己選擇眼睛要轉去哪裡,雖然會有主戲進行,但其他人在舞臺上也有自己的事要忙,但我在看電影的時候就會一直很想問,那其他人咧?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是一樣,結果看舞臺劇的時候完全沒有這個問題。

 

然後這次不稱讚演員,因為反正每個演員資歷拿出來都嚇死人,其中還不乏金鐘影帝后,所以如果只是去看演技那一定沒什麼問題,這次想要就整個劇本發表一些個人感想,不過這真的很個人情緒,所以還是歡迎討論,但~就不要執著於對錯了,或是應該怎樣了。

 

首先,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就一直覺得,視角似乎太放在媽媽和大女兒身上了,沒有人來告訴我二女兒和三女兒發生了什麼事,所以我知道大女兒在幾年前搬到大城市去了,為了丈夫的工作,但~二女兒呢?小女兒呢?也許是因為在看電影的時候忙著要處理這些衝突,所以在經過沈澱之後,昨天晚上反而可以比較冷靜的去觀察這個家的所有成員。

 

某個程度上來說,媽媽和大女兒真的是最相像的,二女兒則比較像爸爸,三女兒標準的就是么女,但也最不受到關注,在故事裡面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生活得很委屈,媽媽覺得自己的女兒都長大了,不聽自己的話了,爸爸覺得自己要照顧媽媽很累贅,大女兒覺得自己是長姊,所以當家裡出事了,自己理所當然地就要扛起所有,二女兒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好像是個外人,三女兒則是從來不受關注,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而這樣的關係裡面,還有阿姨一家進來攪和,阿姨又跟媽媽的感覺很像,而阿姨的兒子也像爸爸一樣溫溫的,姨丈顯然是這個家裡面教育水平較低的,但~他好像真的比較會做人。

 

對我來說(有點投射性質地),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女兒說得那句話:我們不過就是因為隨機挑中的基因而變成一家人(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家人,之所以是家人,其實也不過就是基因問題,除去血緣以外,我們其實都是獨立的個體。諷刺地是,這句話是從長年一直照顧兩個老人家的二女兒口中說出來的。是不是當這樣的壓力到達一個極限,我們就容易看淡一切。所以,在大女兒說著自己有家庭因素,跟著丈夫離開的時候、在小女兒想要離開這個令人窒息的地方於是遠走高飛的時候,二女兒留了下來,即便知道自己的去留對母親來說是如此可有可無,又或者她總是自虐的想著,這其實只是母親表達關心的方式,直到最後她才終於覺得沒有任何人可以用這種近乎殘暴的方式關心自己,因為那已經不是關心了,於是她終於也離去。

 

對大女兒來說,不管願不願意,這個老人現在就是她的責任了(寫到這邊才發現,關於母親第一次的勒戒,反而是電影把這個責任推到了大女兒身上,昨天的舞台劇版本反而沒有那麼明確地說第一次就是大女兒壓她去的,而電影裡面又把大家一起去診所向醫生抗議的橋段演出來,倒是昨天是從二女兒的口中很平靜地說出,而電影裡大女兒的處理方式又跟舞臺劇版本媽媽的處理方式如此相似),而老人也是一心期待著大女兒回家處理,只是~不免會想,到底是得不到的總是比較好吧,想想二女兒平常應該也是經常回家,不然怎麼會對母親的生活方式瞭若指掌,而大女兒大概就是幾個月一通電話,等出大事了再回家來,等事情平靜了又拍拍屁股走人,然後她的生活反而就不停掛在老人家口中了,二女兒應該不只一次想過,願意對家人付出是這樣笨蛋的行為阿;但她一定也常常想,還好還有我在阿。

 

但回過頭來想,其實不過就是因為母親和大女兒都是相對而言強勢的角色,這樣的情況下,總會顯得二女兒和爸爸的可憐,尤其最後爸爸的死亡從劇本推演來看,根本就是母親造成的。於是,在舞台劇版本裡面,我最喜歡的大女兒反而是他在跟派出所所長對話的那段(電影把這段刪除了,我覺得真的滿可惜的,是說利用在荒涼的公路上面,大女兒完全沒有台詞的思考也是頗有感覺就是了,只是舞台劇本來就有其限制),那種看似寒喧似的安慰,其實說不定是大女兒在這十幾年來第一次的自我檢視,當身邊所有人都離去以後,那個自己年少輕狂時曾經愛戀著的男人出現了,那個其實一點物質都沒有辦法滿足自己,卻讓自己無比快樂的男人是否還記得自己的樣子呢?那個連自己都忘記的自己的樣子。

 

而小女兒的出現,應該就是為了要提醒大家,這個世界就是灰色的,當大家正沈浸在喪父的哀傷中時,小女兒仍然吱吱喳喳地說著自己小時候的夢,說著自己現在的夢,就像未婚夫的獸行被揭露的那個晚上,小女而所說的一樣,這個世界並不是那麼非黑即白,這個世界存在著很多灰色,我們每個人都有說不出口的、見不得人的事,為了生存,以後也許我們還是會去做那些見不得人的事,但這就是人生阿~

 

 

說了好多好多,但還有好多沒說阿!但~我發現我已經無法再說了,至少現階段無法了。這是一齣非常容易投射的舞台劇,畢竟只要有家人、有家,就有摩擦與牽掛。

 

家,到底是避風港還是牢籠?會不會兩者皆是呢?畢竟這個世界就是灰色的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文票券折扣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