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舞台劇】《蛻變》:吳興國老師存在才存在的攝人美感

 

國中時,當我第一次閱讀卡夫卡的《蛻變》,

我花了點時間模擬著,關於一個人變成蟲的心境,

如果我是主角,一覺起來後,變成一隻奇醜無比的巨蟲,

到底會是怎樣的心情?

 

悲傷嗎?也許。但我覺得自己應該會一開始就崩潰吧。

對於《蛻變》一書,在當時的我心中所留下的,就是一個黑黑灰灰的印象,

冷酷的文字外(那種翻譯用字對當時的我來說,一點也不親切)

裹著主角一家人的巨大冷漠,還有很不奇幻的奇幻感。

 

是的,對當時的我來說,一個人變成蟲是個奇幻的情境,

但現在的我,會用黑色荒謬來形容這樣的「非現實」現實感,

然後在吳興國老師的《蛻變》演出中,更加確信這一點。

 

中正紀念堂捷運站5號出口的走道藝廊中,

《蛻變》一劇的海報,顯眼地吸引大家目光,

而演出那天,我從這裡出發到演藝廳裡,

看著海報上的角色,活生生地在舞台上動作,

馬上就有那種「非現實」現實感,也不得不說,

這場戲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可以說是後座力強大,

立即連結了我國中閱讀時的不安、不定感,

即使我跟京劇一向不是那麼熟悉,

卻能從吳興國老師的演出中,感到這種衝突的搭配意外和諧,

雖然劇情沒有完全依著原著前進,

但就像主角變成了巨蟲一樣,京劇的演繹法本身就成了《蛻變》的巨蟲,

替變形的意義,找到了新的發聲方式。

 

吳興國老師的《蛻變》,完全由老師一個人獨挑大樑。

我平常並不是個愛看獨角戲的人,因為畏懼單單只有一個人的場面,

要讓觀眾完全在長長的演出期間,只聚焦在同一人身上,

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很容易感到乏味)

特別還是沒有台詞的演出設計……

就算在這樣禁止爆米花、沒有可樂的神聖演出地方,

演出中如果一悶,還是讓人很想離席啊(抱歉我是個平凡人)

 

吳興國老師的《蛻變》卻讓我目不轉睛,

即使我有時不懂老師的唱腔歌詞,卻深刻地發覺這個版本的《蛻變》,

的確有著非凡的魅力與魔力,不管是舞台設計、造型設計、劇情順向,

都有著只有吳興國老師存在才存在的美感、中西合璧的巧妙。

 

這場《蛻變》,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當然是吳興國老師的造型了,

那是非常搶眼的蟲形,非常搶眼的京劇跨界造型。

一出場,揹著蟲殼的老師,就帶著極大的氣勢出場,

即使在地上殘喘著,還是無法忽略那攝人心魄的情緒,

此外,對於跨界的融合法,在《蛻變》中也玩到一種淋漓盡致,

雖然以京劇為主,但在之中卻交替著現代舞、默劇的表現手法,

連音樂、舞台都堅持著這樣的精神,

而我非常喜歡音樂中的那種既神聖又抽離的感覺,

一直讓我想到了范宗沛的《水色》專輯。

 

舞台也是不得不提的大場面。大型的投影布幕、大而多變的造景,

時時呼應著主角的心境,讓深層的情感能具象化。

配著場佈,之中讓我最驚訝的橋段,

是老師在舞台上化身為「旦」角的一幕,

說真的,在舞台上直接打扮成京劇女角,走著女角的身段,

對我來說還是衝擊性很大的(雖然我總覺得女旦演出時卡卡的……)

 

比較起原作,吳興國老師的《蛻變》,比較像自己的蛻變。

這是當代傳奇劇團裡,吳興國老師對《蛻變》的解讀,

而老師將這份解讀,如實的搬上舞台。

 

藝術表現的可貴,並不是完全如法炮製,

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詮釋,才是藝術可以感動人的地方。

我並不覺得老師只抽原著的「變形」單軸延伸有何不好,

老師用他的理解,化成真實的畫面,並企圖演化,

這種對自己藝術工作的熱愛與堅持心,是會震驚人的!

 

演出完畢的那一刻,我覺得很動人,

那種全心投入在一場演出中的精神,是強大而精粹的,

讓我也很想來場自己的蛻變,擺脫自加的蟲形巨殼枷鎖,

向最後的一幕一樣,為自己展翅高飛。

 

最後來個題外話,其實當吳興國老師在大型佈景上跳動、演出時,

我的心臟一直處於繃緊的狀態……

雖然戲好看是好看,但是我心臟很小顆,

一直很怕吳興國老師一腳沒踩好掉下來,

畢竟舞台上好像沒有甚麼可靠的保護措施?(還是我誤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文票券折扣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