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劇】換屋計畫《自由的幻影》整排:自由,是場自欺欺人的騙局?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看黑眼睛跨劇團的戲,卻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整排。

看舞台劇排演的感覺很奇妙,可以跟演員靠的很近,實際窺探到一場戲的輪廓,

有點像是冒險出發前,先透過魔術盒子看未來旅程那樣,

讓人很是興奮,又有點緊張。

 

 

 

「換屋計畫」是2013年黑眼睛跨劇團的年終奇幻獻禮,

概念是利用同一個場景,同一批演員,接連演出兩場戲,

我很喜歡這樣的概念,感覺就是場 big challenge

不管對演員、舞台設計、燈光設定來說,接連兩場戲,

體力啊台詞啊、設計精準性啊,都要有高度的專注度才行。

才不會讓人連著兩場看下來後,覺得其中一場戲只是個陪襯,

僅僅是為了噱頭,搞出這樣的名堂引人上鉤。是挑戰吶!

 

「換屋計畫」兩場戲分別是《自由的幻影》、《白馬要來的那天》,

《自由的幻影》的原名是《文學之家》,出自鴻鴻導演之手,

是第15屆台北文學獎舞台劇劇本的得獎作品,

也因為由導演親自主導兩場戲,所以演員陣容上相當強大,

根據劇團內人員說,因為換屋計畫投入的人員都是精華選擇,

連舞台設計、燈光設計,都可以保持極大的期待(我是真的很期待)

 

《自由的幻影》的主要角色有7位,

演員是朱宏章、徐華謙、安原良、吳昆達、陳雪甄、朱倩儀、廖圓融,

我得說,能這樣近身觀看優異的演員演出,真的很幸運,

雖然現場沒有SET好的燈光、佈景道具、服裝,

但光看他們的演出,就能把人很有力地捲進一個劇情中。

整排都可以有這樣的演出,更別說是演出現場的張力,一定會令人非常驚喜。

 

相較起《白馬要來的那天》,《自由的幻影》是一個比較深沉、

但引發推理和思考性較強的作品。主要在探討「自由」這回事,

帶有一點電影《隔離島》的味道,經由一個曾經蹲過牢房的老政治犯作家,

與速食時代暢銷女作家的互動,堆出層層疊疊奇幻、不斷翻轉的劇情。

 

主要的角色有郭老、廖呆、Sandra 1Sandra 2兩男兩女四人,

為了配合《白馬要來的那天》角色數,

多加上了清潔婦、湖邊裸男、串場郵差等角色,

我自己是覺得,串場郵差在裡頭,滿有畫龍點睛的感覺,

(讓整場戲的荒謬感、錯綜性更明顯)

但清潔婦和湖邊裸男兩角,可能要到實際演出,才更能發現其中奧妙吧。

 

看戲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戲理解方式,

《自由的幻影》會帶給大家很強烈的後形式思維感,

裡面有很多虛虛實實、假假真真的場景,看到後來,

你會在心裡,替這場戲給出自己的很多註解。

包含合理地懷疑,劇中所有人都是神經病,

合理地懷疑,大家也許是彼此的幻想與夢境,

只因希望從壓力中解脫,互相虛構而重疊出的角色。

 

充滿著那種「你是我的夢境,我是你的真實」的虛幻感。

 

我非常喜歡最後一幕(另外大推的一幕是百貨公司崩潰記)

老政治犯作家坐在公園裡,這麼說著:

「這片草地真好,真開闊。坐在這裡,我哪都不想去了。我哪兒都不想再去。」

老政治犯被關了12年,釋放了出來,卻因強烈的愧疚感,持續待在同樣的心牢裡,

他是期待自由的,只是與現在「台灣人都被關在一個島裡,關太久了」的相通心理對照,

讓他即使身在如此熱鬧的公園中,如此開闊的綠地裡,卻仍然自囚著。

 

哪兒都不想再去──是啊,自由對他來說是一場幻影啊!

什麼心靈的自由,其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場自欺欺人的騙局。

── 是自欺欺人的幻影罷了。

而自欺欺人的背後,面對現實、面對真實時,

我們到底該怎麼去看待、理解自由,才能明白自由並非是虛構的幻象?

 

《自由的幻影》整場戲約有5個場景,分別是文學之家(湖邊別墅)

精神病院、百貨公司、書房囚室、以及公園,

換幕非常有趣,因為角色在不同的身份中(由作家轉精神病患、醫護人員)

很自然地轉變身份,而且場場都有扣環、都有呼應,

真的很像是場推理劇,光是一開始要理解、猜測大家的真實面貌,就讓人充滿興致。

我想,這就是《自由的幻影》迷人的地方之一吧。

 

「換屋計畫」將在12/1312/29於水源劇場演出,

據鴻鴻導演透露,《自由的幻影》最後一幕和《白馬要來的那天》有彩蛋存在喔!

 

兩場都看的朋友,一定會覺得很有趣:)

 

 

(文章同步發表於http://mika060.pixnet.net/blog/post/39235546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藝文票券折扣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